-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05/20]
-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05/20]
-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05/20]
-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05/20]
-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05/20]
-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05/20]
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外科临床见习教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心血管外科是临床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等要素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基本的基础知识,还需增强学生运用、拓展和改进知识的能力
0 引言
心血管外科是临床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等要素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基本的基础知识,还需增强学生运用、拓展和改进知识的能力[1]。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授课主的填压式教学,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少,其运用效果不明显[2]。为此,本文以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2月接收的9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组予以常规教学和PBL联合CBL 教学,为心血管外科临床带教中提供研究和数据支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2 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学生90 名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 例男性30 人,女性15 人,平均年龄(25.)岁,其中规培生17 人,实习生28 人;对照组45 例男32 人,女性13 人,平均年龄(25.)岁,其中规培生23 人,实习生22 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入院第一天在带教老师的介绍和带领下了解科室工作环境、熟悉工作规章制服;教学重点围绕理论知识开展,以教育部颁发的相关临床课程以及本科室实际情况拟订教学大纲。以排班教学为主,带教老师制定不同的上课时间,按照排班顺序授课。学生自行听讲并记录相关知识内容,课下汇总、整理上课内容和所学知识,学习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观察组:①集中培训,建立早班和晚班学习制度,自进入科室学习起,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集中学习,时间为30-40 分钟。主要内容包括手术室纪律和无菌观念、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外科适应症和禁忌症、常用手术器械、常规术前准备、术后监护原则等;②实践结合,积极安排手术操作,促进学生适当参与心血管外科的手术过程中,对于心血管病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强有力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巩固心血管疾病的认知;③经典病例分析,例行查房或是病例讨论时筛选较为典型的病例,采取问答互动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考察,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和归纳,指出优缺点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更正;④双向评价,在学生结束学习离开科室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包括学习环境、技能掌握、带教评价等,通过学生的反馈第一时间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避免出现经验和教条的弊端。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①采用我院自制评分表,由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氛围五部分内容,百分制,满意:85-90 分,较满意:60-85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评价学生数+较满意评价学生数)/总学生数×100%,为满意度。②理论知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由带教老师进行阅卷批改,计算总分作为理论知识成绩。实际操作技能测试安排统一时间,要求学生在带教老师出题后,现场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带教老师予以现场评分。两项评分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见表1,满意度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教学模式意度评价[n(%)]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观察组 45 33 10 2 43(95.55)对照组 45 25 11 9 36(80.00)χ2 - - - - 5.075 P - - - - 0.024
2.2 学生理论知识、临床实际操作技能考评成绩。观察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评成绩对比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考评 临床操作技能考评观察组 45 93. 95.对照组 45 80. 78. t-13.077 16.443 P-0.000 0.000
3 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心血管疾病在2030 年可能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患病总人数可达2360 万人次,高患病率和高致死率导致临床对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发展[3]。
对于临床心血管外科疾病医师来说,首先扎实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后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临床上,这是提升治疗水平、确保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针对现阶段临床医师来说,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内部成员之间配备良好的协作能力、不断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新形势下心血管疾病医师需要具备的更高水平的能力[4]。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xgwkzz.cn/qikandaodu/2021/071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