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微信平台的血管外科专业科普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11月,微信发布的《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达350万个,月活跃粉丝数达7.97亿人[1]。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性,同时兼具数字平台投放

2017年11月,微信发布的《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达350万个,月活跃粉丝数达7.97亿人[1]。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性,同时兼具数字平台投放精准、使用方便的功能,逐渐成为行业、机构、及个人主要的信息发布平台。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健康养生类文章是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排名前三的信息类文章[2]。然而,很多公众号打着健康养生信息传播者的旗号,进行营销。同时伪专家、伪健康养生信息泛滥[2]。大众急需医疗机构、专科科室及医疗专业人士等,进行专业、可靠科学教育普及。对于机构、科室、及专业人士,大众科普能够促进机构宣传、吸引患者、沉淀科室机构及个人品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3]。因此,运用“互联网+医疗”的思维,利用微信进行科普教学宣传,一方面迎合了社会及时代需求,一方面能够抓住时代机遇,获得大众口碑,提升并沉淀品牌。

一、公众号运营与医学科普教学、科室及个人品牌提升的作用

(一)微信平台在医学科普教学、科室及个人品牌提升当中的优势

由于微信成为大众青睐的信息获取平台,科普传播从固定的单项传播、被动接受,走向了双向互动、主动关注、选择接受的模式[4]。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也主动成为了科普知识的分享者与传播者。微信平台的几点优势也受到了运营者的青睐。第一,微信公众号平台能够进行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编辑,使得大众科普教学从枯燥的专业术语宣教,变为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内容发布者可以与读者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利用留言、点赞等功能,及时收到关注者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向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第三,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每周(或每天)发布信息,对新闻、实事进行报道或评述,围绕热点的科普教学内容更易被公众接受;第四,微信公众号的曝光量、关注度可以得到有效积累,最终形成科室或个人的品牌;第五,随着微信平台逐渐开放接口,经过一定的开发,可以完成多种功能的扩展,如挂号、随访、医患交流等。同时,前期的粉丝积累也能有效转化为用户。

(二)医学类专业机构及人士的微信科普教学现状

根据“清博大数据”2018年2月份的健康类微信公众号排行,微信传播指数WCI(V13.0)排名前100的公众号中[5](样本总数为64万),专科医生个人为运营主体的公众号有3个,医院及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公众号有2个,医学健康类媒体为主体运营的公众号有20多个,其余60多为健康类产品、营销软文为主的营销号。该指数能综合反应出公众号的传播力与影响力[5]。同样是2018年2月份,按“健康类”文章检索,阅读量排前100的文章中,有21篇出自营销号,其中,有3篇注明由“某医疗专业人士审核”;65篇出自医学健康类媒体,其中28篇为医疗专业人士(27篇)及机构(1篇)的投稿或约稿,37篇由媒体平台自己撰稿编稿;另外,有7篇来自于医生的个人公众平台;出自医疗机构及科室的文章为0篇。剩余7篇因被平台删除,无法获取作者信息。

“公众号排行”是对发布文章的频率、影响力等做的综合考量;“健康类文章排行”体现的是单篇文章的影响力。对比“健康类微信公众号排行”及“健康类文章”排行可以发现,由于数量众多、及文章发布数量多,营销号依然为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主力,但文章的阅读量和影响力不及医学健康类媒体,也就是文章多,而质量较低;约40%的文章出自医疗机构及专业人士。尽管医疗机构及专业人士撰写的文章基本能达到半壁江山,相对于专业媒体,医疗专业人士的自媒体及机构自媒体在数量及平均质量上都还处于弱势地位。

(三)血管外科科室及血管外科医师的微信科普现状

对2018年3月的微信文章进行检索,输入5个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经过对于无关主题文章的筛选,得到355篇文章。其中,运营主体为医院的公众微信号发布的文章数为114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867.46次。医疗专业人士个人(此间全部为医生)为运营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9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267.46次。医学及大众媒体为运营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79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1659.51次。营销类公众号发文50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1664次。专科科室公众号发文23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416.14次。血管外科五类疾病的微信科普中还有另一股力量,即医药器械企业。企业的公众微信平台也相应地成为了学术推广及科普的阵地。医药器械企业为主体的公众号发文27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601.04次。政府机构及医学类协会为主体的公众号发文53篇,平均每篇阅读数为1302.7次(如图1)。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xgwkzz.cn/qikandaodu/2020/0713/382.html



上一篇:PBL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微信平台辅助PBL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见习中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投稿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版面费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论文发表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